饮用水安全是一项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近年来溧水区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将其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区设有9个饮用水源地,包括6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以及内河—蒲塘河。去年,溧水区出台《溧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意见》,对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根据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区实现区域供水,水源主要由长江、方便水库和中山水库提供。
给水源地保护立规矩,不让脏水流入河道和水库
如何让群众喝上清洁卫生的放心水?给水源地保护立规矩,不让脏水流入河道和水库是不可触碰的一条底线。
溧水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划定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明确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要求。在建设项目方面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项目;排放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硫、铬、氰化物等污染物的项目;化学制浆、制革、电镀、印制线路板、印染、染料、炼油、炼焦、农药、石棉、水泥、玻璃、冶炼等项目。同时,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还禁止设置排污口;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其他建设项目;炸石、取土、采砂、放牧等破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行为;围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设置集中式畜禽饲养场、屠宰场。从事旅游等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为了打出饮用水保护组合拳,水利部门联合区环保、镇政府,对全区现有水源地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污染源,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区共取缔饮用水源地周边大小畜禽养殖场15家、精养渔场17家,养殖面积1170亩,关停农家乐5家。
提高水质监测频率,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确保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水质监测是重要的一环。溧水区水务局对全区重要饮用水源地每旬监测,主要饮用水源地每月监测,其他水功能区每季度监测。水质监测断面达21个,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率达100%,饮用水源地监测率达100%,提高了水功能区监测密度和频次。定期发布水质简报,向全社会通报水功能区水质状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加强与环保、卫生部门的配合,做到水质监测资料的共享,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特别是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近几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保持在Ⅲ类水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饮用水源地发生污染怎么办?针对国内许多地方发生饮用水事件,溧水区水利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积极应对水污染事件。根据省市主管部门要求,针对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大都集中于中小型水库的特点,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积极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及时编制了《溧水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应急调度预案》。
据了解,虽然溧水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隐患依然存在。如溧水饮用水源地以水库为主,水体流动力、自净力比较低,导致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的危险性日益增大等等。为确保饮用水安全,水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等水事违法行为;继续开展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升饮用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