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兰州水污染背后的城市供水管网问题

分享:
2014-04-21 09:48:22 点击数:2497 作者:水事易

    环保部3月份曾发布消息称,全国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近年来,从水源地水质保护、取水、输水、水处理、配水到终端用水,中国的水质安全问题在不同环节发生。近日的兰州水污染事件更让城市自来水管网的监测、管道老化等问题备受关注。

    水污染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兰州市民牟先生一家依然过着和污染发生那几天一样的生活。

    牟先生13岁的儿子在兰州市第十九中学上初一。水污染事件过后,政府将捐赠来的矿泉水部分发放给学校,牟先生的儿子每天都从学校领回来一瓶水,但他舍不得喝,而是将水带回家后灌入一个较大的壶里,让奶奶做饭用。

    无独有偶。4月15日,兰州市东岗路“武胜驿手抓”饭店,市民胡文宏宴请外地朋友吃饭时,不忘带上一大桶矿泉水,一再叮嘱服务员用桶里的水泡茶喝。

    “现在的水真的没有苯超标吗?”尽管苯污染事件已过去十天了,但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普通的兰州人。

    监测点较少,导致监测能力下降

    实际上,相比污染本身,此次兰州水污染事件暴露出来的城市供水管网问题更加突出。

    据媒体的相关报道,4月10日17时发现出水厂水苯超标,直到次日晚上11时官方才正式确认污染源。

    对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教授熊家晴认为,用那么长时间寻找污染点,与城市供水管网监测点的布控有关,“显然布控点不够,导致监测能力下降。”

    熊家晴曾给全国许多城市做过饮用水工程规划。4月19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布点、检测能力和人为因素是影响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比如,在经过化工区、工业区或可能发生污染的地下管网,要较多地布控监测点,随时监测水质情况。

    在谈到水污染上报的问题时,兰州市卫生防疫中心主任王宇红曾说,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以下简称兰州威立雅)第一次检测出苯超标,应当不断地核实,“最终确定无误后才能上报,否则就是谎报军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教授熊家晴说,这是害怕承担责任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办法。水厂在首次检测出苯超标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政府职能部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旦发现哪个监测点水质有问题,就会迅速切断此处水源,减少影响面。

    供水系统规模过于庞大和集中

    城市供水管网问题,还不止于这些。熊家晴说,包括兰州在内的许多城市,由于城市的无限扩展,供水系统规模过于庞大和集中。

    兰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水源地只有一个的省会城市。城区饮用水取水口位于该市西固区西柳沟黄河段,供水系统系上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援建,经过前后数次改扩建,设计每日供水135万吨,实际供水量70万吨/天。作为一座拥有400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现有供水水源在用水高峰期压力巨大,同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熊家晴认为,正是水源的单一导致现有水厂规模过于庞大和集中,“即集中在一处或很少处供水的现状”。

来源:新浪新闻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