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向常宁市电视台报道反映,宜水河谷家洲至西门桥段漂浮着大量的绿色植物,对于出现这种状况,他们很担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处理。
10月15日上午,记者在宜水风光带上看到,几百米长的河面上依稀漂浮着绿色植物,以及一些零碎的垃圾袋,它们被风吹着向上游缓缓漂去。随后记者来到谷家洲,河道里更是挤得密密麻麻,仿佛一片沼泽。据市民反映,这种植物叫水浮莲,河里越发越多,影响水里缺氧,污染水源,关闸后从下游漂上来的。
常宁市水利局副局长表示,河面上的漂浮的植物学名叫水葫芦,我们这里俗称水浮莲,有四个方面的影响: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生态环境。
专家表示,大量的水浮莲覆盖水面会使水的PH值降低,CO2浓度增高,水中的酸度也增加,使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直至不能饮用。市民不必恐慌,只要及时得以清除,也不会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随后该市水利局组织人员对漂浮物采取常规船体打捞的方法进行清除。
记者随后遇到了正在打捞作业的河道清洁工,船上已经装载着满满一船,据打捞工人贺师傅介绍,他今天6点起床开始打捞,到上午10点才捞满2船,他们还要将打捞的水葫芦装运到垃圾回收场,这几天的工作量很大。
贺师傅表示,由于宜水河没水,水流速度较缓,如果没有潮水大浪推动,水葫芦只会越积越多,将河道淤塞而难以行船,对他们的打捞带来很大的不便。
据了解,水葫芦也叫凤眠莲、水荷花,是生长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的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水葫芦一般生长在15-25℃的气温下,适宜的气温,可引起大量繁殖。20世纪60年代,我国由南美洲引进,最初主要用作猪的饲料。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水葫芦逐渐失去利用价值而无人采收。由于水葫芦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耐热怕寒的特性,在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大量滋生蔓延,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大灾害。目前,水葫芦已被列为世界10大害草之一,国家环保局已把它列为首批最危险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