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洛阳计划建成最佳宜居地 需先做好“水文章”

分享:
2014-11-04 21:58:51 点击数:2500 作者:水事易

洛阳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建设最佳宜居地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全市人民的期盼。

10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对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的专题询问。在近2个小时的询问中,9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提出了12个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坦诚作答,直面问题,引起了大家强烈共鸣。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少敏最后强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相关问题的落实解决,市人大常委会将在适当时候听取市政府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总体布局:“一区三带五引七提九湖”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灿军:我市已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市政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总体思路和打算是什么?

副市长张世敏: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综合施策,功能复合”。主要目标是实现“三个八”,即城市区水域面积达到8%,人均水面面积达到8平方米,水景观辐射率达到80%。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概括为“一区三带五引七提九湖”。“一区”即建设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骨干水系项目洛河东湖、伊河东湖、伊洛运河先行实施;“三带”即建设3条百公里生态廊道,包括洛河百公里生态廊道、伊河百公里生态廊道和城市景观水系百公里生态廊道;“五引”即建设5大引水工程,包括引黄入洛工程、故县水库引水工程、陆浑水库引水工程、前坪水库引水工程、引畛济涧工程;“七提”即对洛北城区“两河五渠”进行提升改造,包括涧河、瀍河、中州渠、大明渠、邙山渠、秦岭防洪渠、铁路防洪渠;“九湖”即在城市区规划布局9个面积100亩以上的生态景观湖,让水真正融入市区、融入生活。

目前,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刚刚起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决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充分发挥我市的水资源优势,扎实有效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和宜居城市。

计划3年内全面开发建设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月玲: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项目,请介绍一下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

市水务局局长邢社军: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基本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介绍。

一是区域范围。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位于伊洛河夹河滩地区,东至汉魏洛阳故城、西临隋唐洛阳城、南到伊河南岸洛偃快速通道、北至洛河北岸中州东路延伸线,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目前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

二是总体定位。该示范区已确立了“一个引领、四位一体、一个载体”的总体目标。“一个引领”即以水生态文明为引领,“四位一体”即融历史文化、科技创新、旅游休闲、生态保护为一体,“一个载体”即打造宜居洛阳、创新洛阳的新载体。

三是水系先行。示范区骨干水系项目“两湖一河”先行实施。目前洛河东湖项目、伊河东湖河道治理项目已开工;伊河东湖拦河坝、伊洛运河等拟于年底前开工建设,计划2016年牡丹文化节前全部建成。

四是运行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由省水投集团、市水投公司、新区建投公司共同组建投资运营公司,负责资金筹措和项目建设,计划3年内在示范区形成30亿元的投资规模,带动和促进示范区全面开发建设。

从三方面与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无缝衔接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景峰: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引领作用很重要。请问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与我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是如何衔接的?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马朝信:结合我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无缝衔接。

一是对市区内的河流及水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蓝线规划,对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及邙山渠、中州渠、秦岭渠等9条主要水渠如何建设等做了严格控制。

二是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位于省政府批复的大新区规划范围内,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其中,洛河东湖、伊河东湖、伊洛运河已经进入修建性详细规划;开拓大桥、中原大道跨伊河大桥、中原大道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三是对华夏文明第一河进行了前期概念规划——西接宜阳、东到偃师,全长43公里,并通过网络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对概念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总体来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是在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洛阳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洛阳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实现洛阳市整体生态效益提升和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今后重点从四方面防治水污染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梁军:近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水环境、水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但随着我市工业企业、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水污染排放也在逐年增加。今后我市在水污染防治和水质保护方面有哪些措施?

市环保局局长陈亚利:近年,我市持续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今后重点有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我市将继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拆除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同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确保34处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二是持续开展工业企业废水综合治理。环保局将对全市医药、化工、造纸、印染、酿造等90家重点废水排放企业进行废水深度治理,实现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对全市189家重金属采选企业实施提标改造,实现生产废水循环使用、零排放,所有重金属企业编制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坚决关闭取缔小化工、小炼油、小电镀等“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持续加强监管防止其反弹。

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区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全市17个产业集聚区建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实现了园区污水应收尽收,提高园区污水处理率。

四是强化监督监察。实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全天候24小时不定时督察,对违法违规企业实施限产限排、停产关闭等措施,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好联防联控。

规划实施五项引水工程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程建龙:从全市范围来看,我市属水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请从水资源总体利用方面介绍一下我市重点引水工程的进展情况?

市水务局局长邢社军:如何利用好宝贵的水资源,一直是我市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就要加快水利项目建设步伐,提高水资源配置水平。

当前我市水利工程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库除险加固。到明年年底全市148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部完成。二是中小河流治理。到明年年底全市列入国家规划的2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部完成。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到明年年底全市列入国家规划的29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将全部解决。四是伊洛河防洪治理。该项目规划投资23亿元,目前正分期分段进行治理。目前,我市正在面向全国招标,选择高水平团队,编制全市水资源总体利用规划。规划的初步思路是“六水共兴”,即多蓄水、巧引水、防洪水、保供水、治污水、抓节水。

围绕城市区规划实施的引水工程主要有五项:一是引黄入洛工程,近期可补充城市河渠生态用水,远期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备用水源。二是引畛济涧工程,在解决新安县城及周边地区用水的同时,可为涧河进行生态补水。三是陆浑水库引水工程,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二期工程适时启动,重点用于市政及工业用水。四是前坪水库引水工程,今年年底前期工程开工,明年年底大坝主体工程开工。五是故县水库引水工程,目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建设方案已初步拟订。

城市区水系提升改造计划明年牡丹文化节前初显效果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齐恩勇:城市区水系提升改造工程目前进展情况如何?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水务局局长邢社军:我市城市区水系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在建的项目有七项:一是瀍河治理工程。该工程在市区段有5.2公里,已纳入华夏文明第一河项目中,今年5月8日开工建设。二是涧河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已完成治理长度2.7公里,并建设了王城湖调蓄工程;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实施的治理长度3.8公里,包括同乐湖拦河坝和河道治理,计划年底前主体完成。三是瀍河朱樱湖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拦河坝基础工程已经完成,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四是邙山渠治理工程。总投资1.3亿元,治理长度15公里,分两期工程进行,年底前全面完成。五是引洛济秦工程。总投资1亿元,通过修建5公里引水隧洞,使洛河水注入秦岭防洪渠,解决秦岭防洪渠平时无水问题,争取年底前全面贯通。六是中州渠下游治理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治理长度3.5公里,还有2.7公里没有完成,计划明年牡丹文化节前完成。七是新区水系提升工程。全市重点对80公里长景观水系进行环境提升,完善配套设施等,计划明年牡丹文化节前初显效果。

提高审批效率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

市人大代表张三: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是重要环节。请问在项目立项审批方面,如何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使项目能够尽快开工实施?

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文建(代表市发改委发言):作为市政府综合部门,市发改委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推动项目前期工作,主动与有关部门衔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使建设项目早立项、早开工,目前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华夏文明第一河项目等已顺利开工。

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下一步,市发改委要创新服务,为推进项目建设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确立专门的服务小组,指定市发改委一名县级干部作为总牵头人和联络人,确定一名正科级干部作为联络员,牵头做好与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无缝衔接,做好前期服务;二是提前介入,从现在开始和项目建设单位一起,把项目前期工作指导好、协调好、服务好,指导项目相关要件的取得,同步推进相关工作;三是提升服务水平,要打破常规,凡涉及发改委各科室的内部运转程序,都由牵头领导实行领办,限期办结。对各个环节需要同步进行的,实行联审联批,加快项目推进。市发改委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做好服务,请各位代表给予监督。

吸纳社会资金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市人大代表常景周: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多、投资大,请问在工作推进中,建设资金是如何筹措和保障的?

市财政局局长谷树森: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建项目和规划建设项目较多,投资额较大。按照政府安排,6年内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将达75亿元。要确保这些项目的实施,单靠市财政预算安排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来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建设。

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将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

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计划3年内投资规模达30亿元。此项资金来源除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级资金支持外,还要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对市水投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式,与省水投公司进行合作,扩大融资能力,进行开发建设。

华夏文明第一河项目主要采取BT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进行回购,建设期、回购期均为2年。回购资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每年适当安排回购资金,二是通过把资产盘活,例如把污水处理厂项目运营资产和特许经营权进行出让,其收入作为本项目的回购资金。

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所采取的投资模式已确定是BOT模式,即由企业投资,企业经营,到一定年限后无偿交给政府。

引黄入洛工程估算投资4亿元,由水务部门通过贷款融资方式进行建设,最后由市财政还本付息。

涧河、瀍河、中州渠治理工程概算投资7.13亿元,采取政府适当投资引导,实行公司化运作。

其他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多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或由项目所在地政府投资等。

引黄入洛工程确保明年5月具备通水条件

市人大代表雷志刚:引黄入洛工程建设至今已近5年,目前该工程进度怎么样,什么时间能够建成,至今未建成的原因是什么?工程建成后除了惠及洛阳市区,对孟津县还将带来什么效益?

市水务局局长邢社军:引黄入洛工程是小浪底南岸灌区规划的一项工程。上周,水利部水规总院对小浪底南岸灌区规划报告进行了评审,并原则通过。

引黄入洛工程2010年4月开工建设,主要内容是开挖穿越邙岭的20公里隧洞,目前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地质原因。20公里长的隧洞,其中10公里硬岩段、5公里土方段、5公里软岩段,特别是软岩段,涌水、涌沙、塌方、冒顶、泥石流不断。为了加快进度,我们邀请中铁隧道集团王梦恕院士率领团队作为技术顾问,多次到引黄入洛现场进行勘查和指导,同时加密施工竖井和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目前该隧洞已经建设18.6公里,争取年底主洞贯通,紧接着还要进行洞身后续加固、底板衬砌、回填灌浆等工程收尾工作,确保明年5月具备通水条件。

引黄入洛工程得到了孟津县、西工区以及沿线群众的大力支持。该工程的效益首先是灌溉效益,其次可用于解决孟津县城工业和生活用水需要。

鼓励多渠道投资绿化项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梁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水清还需要岸绿。请问园林局,在水系建设中如何实施绿化?

市园林局局长蒋勤:我市岸体绿化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水体绿化仍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目前,洛阳河渠水系中除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还有农村的面源污染,有很多水体都出现了富营养化,就可能滋生污染。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开元湖、隋唐植物园等地,通过清淤等措施,大量种植水生植物,水体经过绿化后就可能形成有效的生态系统,而这些绿色水体植物,还可以为鱼类、微生物等水体生物提供饵料。这些生态系统建成后,将使水体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具体绿化项目上,鼓励以市场为主的BT、BOT、PPT等投资渠道,园林局将全力支持做好各项服务。特别是今年新修订的《洛阳市城市绿化条例》12月1日将开始实施,我们在事前、事中、事后对所有方案积极参与,进行了技术支持。

计划2015年完成所有截流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景峰:城市污水排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了解,2012年,市政府已经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到2015年将城市区排污口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管网,禁止污水直接向河渠排放,请问目前落实情况怎样?

市住建委主任孟红兵:河渠截污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截至目前,我市还没有完全截流到位。2012年,市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使“四河七渠”的所有排污口都实现截流。根据安排,2013年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裸露排污口61个。

根据排污情况,主要采取两种措施。排污区域有污水干管,但排污口通过雨水管道排到河渠的,通过截流,把接在雨水管道的污水截到污水干管,目前38个排污口已经完成34个。还有23个排污口所在河段区域没有污水干管的,必须重新铺设,主要通过秦岭防洪渠截污工程、涧河截污一期和二期工程、中州渠东段截污工程等4项工程来完成,计划2015年度完成所有截流任务。

仍有一些河段,如大明渠、铁路防洪渠等可能有暗的排污口,但由于无法探明,随着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这些排污口将一并截流。

引畛济涧工程计划2016年下半年竣工

市人大代表张三:引畛济涧工程位于新安县境内,请问该工程的实施将来能对涧河沿线带来多大效益?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市水务局局长邢社军:引畛济涧工程由新安县组织实施,是新安县委、县政府的一个正确决策,意义重大。在前期工作中,市水务局受市政府委托,在用水指标、项目合作、地质勘查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该工程的实施有三大效益,一是解决新安县城和新安县城关镇10万人的吃水困难,二是解决新安县城涧河以下2.4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三是有助于新安县城未来打造生态宜居、活水长流的城市,对于涧河沿岸生态打造和改观都有重要意义。

引畛济涧工程主要是开挖13公里的隧洞,设计引水流量5立方米/秒,总投资近3.2亿元,设计工期24个月,今年上半年开工,计划2016年下半年竣工。引畛济涧是全市的一项重点引水济水工程,水务局对这项工程作如下表态,在做好全市28条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同时,对新安县城以下对接洛阳市区的涧河进行生态河谷的打造,按照中小河流治理的标准,首选确保防洪能力20年一遇。届时,连接洛阳市区的不仅有3条百公里长的滨河生态长廊,而且还有1条几十公里长的生态河谷。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