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中国水处理技术并不低于日本 却依旧饱受水污染危害

分享:
2014-12-23 12:59:17 点击数:3674 作者:水事易

总有不少去日本旅游出差回来的国人,惊讶于日本的干净,并感叹:日本街道太干净了、几乎没有什么死角;城市能见度就如4K电视,天空常年是“APEC蓝”;自来水完全可以直饮,各种料理都透着健康的味道……

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不是污头垢面却处处透着小清新,对于饱受水污染、大气污染困扰的中国城市来说,日本的治理经验或许可以带来些许信心——可曾想,半个多世纪前,这片土地和水域也曾饱受洪涝和工业污染之殇,它成功实践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并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和环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近日,在省外办组织下,记者走访了日本静冈、大阪地区的政府环保部门、企业、环境NGO(非政府组织),看看日本版的“五水共治”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日本,很少企业敢偷偷排污

政府对企业用了什么雷霆手段?

至今,在日本的中学课本里,还一直沿用着一幅关于“水俣病”的图片:一位母亲怜爱地托着女儿畸形的身躯,凹陷的胸腔、细如枯枝的双腿和茫然空洞的双眼,女儿面朝天空,似乎在谴责着命运的不公。

图片中的少女是1960年代以来,日本数十万工业污染受害者的一员。

战后,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全国掀起了工业化的浪潮,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造纸大市富士市为例,由于监管上的漏洞,工厂废水往往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河中,造成当地农业歉收减产,百姓生活环境恶化疾病多发。最严重时,当地一个重要港口田子之浦港内污物堆积,连船舶都无法通行。

面对居民的强烈抗议,此后10年,当地政府对港口内的污泥先后进行4次大规模疏浚处理。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公害对策基本法、水质污浊防治法和新的环境基本法。

静冈县专门修建了专供企业排放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的岳南排水渠。排污企业必须先对自己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将废水排放到岳南排水渠。如果企业每年排出的废水中固体悬浮物容量超过2万吨,需负担额外的处理费用。政府还会对排水量在50立方米以上或排出有害物质的企业进行专门检查。

如果企业偷偷超标排污,那么后果是可怕的,—旦发现,政府会关停企业,企业不单要支付造成污染的赔偿金,还会被强行要求企业引入相当高额的(价值几千万元)处理污水的机器设备。因此企业都不敢以身试法。

这样通过控制污水总量的排出,田子之浦港恢复清澈,污染历史再未重现。

有人会问,如果企业在处理污染上投入很多资金,产品成本也会相应涨价,那么在市场上就会没有竞争力。然而这个“合理”的逻辑在日本是不成立的,在日本,一个企业如果对环保无动于衷,消费者就会不满,市场就会淘汰其产品。也就是说,环保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民众和市场的要求。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