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四川8市开启大环保模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大气污染共治

分享:
2014-05-04 09:09:49 点击数:2539 作者:水事易

位置:处于金堂、广汉、中江交界处,是金堂县饮用水源地。

保护:广汉市、中江县给予大力支持,从生活污染控制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加强水库周边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人民渠

位置:发源于都江堰水系,是德阳城区饮用水源地的重要供水河渠之一。

保护:成都在人民渠沿线采取大量措施保证其水质。一批水污染防治工程已投产运行,更多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加紧建设,还有工业企业正在调迁,一些畜禽养殖污染企业也将得到深度治理。

大气共治

禁烧秸秆

信息互通跨区巡查

如果说水环境的相互影响还不太明显,大气环境的区域性影响就再明显不过了。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曾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有关座谈会上表示,成都及周边城市之间大气污染的输出和输入关系非常复杂,而且输出输入强度非常高,因此这个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迫切需要联防联控联治。

大气联防联控首先在秸秆禁烧上启动。2013年4月,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五市秸秆禁烧区域联防联控座谈会在成都召开,这五市是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中大气环境相互影响最为密切的5个市。会上,五市一致通过了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合作和禁烧联防联控工作协定,标志着五市联防联控机制正式启动。今年4月,上述五市再次在绵阳召开会议,延续联防联控的策略。

根据上述协定,五市还将以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协商机制,共同促进项目在适宜地区落户。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行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等经济政策。

同时,五市要制定区域环境质量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区域因露天焚烧秸秆导致空气污染等重大环境信息通报机制。还要加强区域间巡查执法合作,相邻地区开展跨区域秸秆禁烧联合巡查执法。工作机制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五市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

成都等8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探索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据省环保厅的消息,事实上省上也已建立省级部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在环境保护厅设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同时,四川也已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加强省、市、县(区)多级联动的环境执法监督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水平。

省环保厅的消息还透露,省政府还决定,加强与周边重庆等省、市环境监察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建立环境气象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区域、省、市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

秸秆禁烧

2013年4月,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五市秸秆禁烧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正式启动。

治理:五市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协商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等经济政策。同时,五市要建立区域因露天焚烧秸秆导致空气污染等重大环境信息通报机制,相邻地区开展跨区域秸秆禁烧联合巡查执法。

研究8市环境容量

生态和环境都要共进退

事实上,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在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合作,已探索多年。早在2010年3月,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便签署了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提出在排污权交易、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区域及流域环境补偿、跨界饮用水源保护、区域秸秆露天禁烧联合执法等方面合作,以及共同启动编制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此外,8市环保部门还将开展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区域环境保护产业准入门槛和经济发展的环保要求,引导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在重大建设项目引进方面建立协商机制,共同促进项目在适宜的地区落户。协商考虑的因素除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外,还必须考虑拟落户地区的环境容量。

比如,上述协议要求成都平原经济区内新建企业尽可能使用新能源,现有燃煤设施凡具备条件的一律改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同时,还提出启动区域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为基础,推行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机动车限行措施,加快淘汰高污染机动车。此外,8市还要制定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建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危险化学品运输、危险废物转移等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打击跨界环境违法行为。

具体运作机制上,8市环保局将各自确定1名副局长具体负责区域环保合作,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1次,由各市环保局轮值召集。

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曾透露,该厅今年准备对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的环境容量做一个深入研究,通过环境容量的空间分布,为8个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化提供环境方面的依据。他还建议,2010年确立的8市环保局的合作协议,应尽早上升到八个市政府的层次。

红旗水库

位置:处于金堂、广汉、中江交界处,是金堂县饮用水源地。

保护:广汉市、中江县给予大力支持,从生活污染控制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

人民渠

位置:发源于都江堰水系,是德阳城区饮用水源地的重要供水河渠之一。

保护:成都在人民渠沿线采取大量措施保证其水质。一批水污染防治工程已投产运行,更多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加紧建设,还有工业企业正在调迁,一些畜禽养殖污染企业也将得到深度治理。

大气共治

禁烧秸秆

信息互通跨区巡查

如果说水环境的相互影响还不太明显,大气环境的区域性影响就再明显不过了。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曾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有关座谈会上表示,成都及周边城市之间大气污染的输出和输入关系非常复杂,而且输出输入强度非常高,因此这个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迫切需要联防联控联治。

大气联防联控首先在秸秆禁烧上启动。2013年4月,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五市秸秆禁烧区域联防联控座谈会在成都召开,这五市是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中大气环境相互影响最为密切的5个市。会上,五市一致通过了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合作和禁烧联防联控工作协定,标志着五市联防联控机制正式启动。今年4月,上述五市再次在绵阳召开会议,延续联防联控的策略。

根据上述协定,五市还将以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协商机制,共同促进项目在适宜地区落户。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行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等经济政策。

同时,五市要制定区域环境质量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区域因露天焚烧秸秆导致空气污染等重大环境信息通报机制。还要加强区域间巡查执法合作,相邻地区开展跨区域秸秆禁烧联合巡查执法。工作机制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五市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

成都等8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探索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据省环保厅的消息,事实上省上也已建立省级部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在环境保护厅设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同时,四川也已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加强省、市、县(区)多级联动的环境执法监督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水平。

省环保厅的消息还透露,省政府还决定,加强与周边重庆等省、市环境监察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建立环境气象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区域、省、市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

治理:五市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协商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等经济政策。同时,五市要建立区域因露天焚烧秸秆导致空气污染等重大环境信息通报机制,相邻地区开展跨区域秸秆禁烧联合巡查执法。

透视

研究8市环境容量

生态和环境都要共进退

事实上,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在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合作,已探索多年。早在2010年3月,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便签署了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提出在排污权交易、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区域及流域环境补偿、跨界饮用水源保护、区域秸秆露天禁烧联合执法等方面合作,以及共同启动编制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此外,8市环保部门还将开展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区域环境保护产业准入门槛和经济发展的环保要求,引导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在重大建设项目引进方面建立协商机制,共同促进项目在适宜的地区落户。协商考虑的因素除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外,还必须考虑拟落户地区的环境容量。

比如,上述协议要求成都平原经济区内新建企业尽可能使用新能源,现有燃煤设施凡具备条件的一律改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同时,还提出启动区域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为基础,推行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机动车限行措施,加快淘汰高污染机动车。此外,8市还要制定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建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危险化学品运输、危险废物转移等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打击跨界环境违法行为。

具体运作机制上,8市环保局将各自确定1名副局长具体负责区域环保合作,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1次,由各市环保局轮值召集。

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曾透露,该厅今年准备对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的环境容量做一个深入研究,通过环境容量的空间分布,为8个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化提供环境方面的依据。他还建议,2010年确立的8市环保局的合作协议,应尽早上升到八个市政府的层次。

来源:新浪新闻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